這陣子,除了寫作和其他日常工作、日常生活外,我放得最優先的 to-do 是協助 Plus 會員升級,需要時整合帳戶、修改關聯郵箱、設定好 Plus 訂閱身份,最後送上創世 Plus 會員 NFT,是為完成。
理想中,我希望在今天或之前,替所有 99 位 Plus 會員完成升級帳戶,雖然我知道那近乎不可能,但還是以此為目標,越接近越好。結果,在我發出這郵件的一刻,我只能協助 67 位 Plus 會員完成整個流程,即 2/3 多一點。這樣說還是有點狡猾了,因為 67 位裏面有很多是不需我協助而自行完成的,除了最後我送上 NFT 之外。
所以,升級帳戶很難,需要很多時間麼?其實,對於多數用戶,升級只需操作幾分鐘,然後放著不管十來分鐘就能搞定;有些用戶甚至說,「很簡單,絲滑!」,遇到這種讚賞我倒是不敢自豪,會保守地回應「這次沒遇上 edge cases,所以比較順利」。
有一位用戶,帳戶裏頭有 9000 多 NFT,初時把升級程式都嚇壞了,吃不下,後來同事修復了升級程式,能一次吃下 9000 多 NFT 的升級,但介面估算要做一個多月,又輪到用戶嚇了一跳,幸好後來證實只是估算過份保守,實際上花了一天完成。
又再有一些老用戶,雖然擁有的書和 Writing NFT 不太多,但積累下來有幾個帳戶,每個都用上不同登錄方式,裏頭都有些東西,坦白說,有時連我都看得頭昏眼花才搞得清楚。雖然用戶多數會很客氣地說不好意思,搞不懂,電腦白痴(我很認真的拜託大家,不要再用這個說法了),但我很清楚,這更多是因為技術還沒成熟,是產品設計的責任,也是七年開發和變化積累下來的技術債造成的結果。
更重要是,我心裏明白,越是帳戶多,越是用了多種方法登入,代表用戶支持的時間越久,用過的功能越廣,也因此,除非是用戶沒能抽空升級帳戶,否則我必然奉陪到底,一起理清以往的帳戶,一次過清還技術債,整合成 3ook.com 的一個帳戶,按用戶的意願,選擇以電郵(傳統 web2)或錢包(web3 體驗)登入。
來到 3ook.com,新用戶的註冊與登入已經變得超簡單(我上週的 DHK 郵報討論到錢包發展史和 3ook.com 的案例,有興趣可讀讀),從簡便的角度看,有點諷剌,越遲開始使用越有利,反而早開始的,需要經歷很多煩瑣的操作,又要弄明白一些技術;但我總是深信,無論是對後來者還是對自己,先行者這些額外付出的時間和心力不會白花,即使不帶來經濟利益(以我個人來說,倒是帶來了不少),單是在技術成熟後回看自己一早就參與的這段旅程,就已經值回票價。
這是第 16 份 Plus 會員通訊,從我 3.12 宣佈「Liker+」到現在,已過了四個多月,3ook.com Plus 從概念到上月正式推出,從首 100 位創世會員到最近加入的早鳥,並即將於下月起完結早鳥優惠,下期開始,Plus 會員通訊會交由同事負責,我就不介紹了,讓他在下期自我介紹。
至於我,是時候「返埋位做嘢」,回到後台自閉了。話雖如此,我還是會陰魂不散,繼續回覆客服單子,繼續讓 3ook.com 的願景逐步變成事實,也繼續寫作,每週發表 DHK 週報,下月低調出版一本舊作,及年底宣佈一本新書。
See you down the road。
69/99
68/99